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角
【浙江在线】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建所10周年 致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作者:,日期:2014-10-23

  “当全球石墨烯研究还处在萌芽时,宁波材料所便敏锐觉察到它的重要性,于2008年引进刘兆平博士,建立石墨烯研究团队,经过4年的前瞻基础研究,创立了新的化学剥离技术,在全球首度实现石墨烯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正是昔日栽下了梧桐树,才有2008年春引来上海南江集团这只金凤凰。智本与资本联姻,双方在慈溪成立墨西公司,目标是快速推进石墨烯规模化生产,建立世界首条年产300吨的石墨烯生产线,名噪全球。”宁波材料所所长、党委书记崔平向记者介绍道。

  2004年4月20日,中国科学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签署了三方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科技与工程研究所协议,到今年,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已在宁波建所十年。

  十年来,宁波材料所始终坚定“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理念宗旨,秉承“全球人才,本土创新;全球技术,本土集成”的发展战略,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国内影响力不断扩大。

  集成创新科学规划发展 

  发展规划是研究所建设发展的基础。宁波材料所的建设发展过程,正是不断分析国内外材料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材料科技需求的过程,也是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充分利用国内外同行专家“外脑”、明确自身定位和特色、确定长远发展目标从而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的过程。

  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宁波材料所建成了14万余平方米集科研、办公及研究生、博士后公寓及辅助用房为一体的建筑群和面积近17万平方米的园区;集聚了900余名员工,先后引进了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8个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建成了2个博士后流动站、17个研究生培养点,先后招收1194名研究生、252名博士后。

  先后承担了国家和地方各类科研项目1300余项,获得竞争性科研经费近15亿元,累计发表期刊与各类会议论文1650篇,申请国内发明专利近1200项,申请国际PCT专利65项。初步建立了卓有成效的与地方和企业合作的模式,近20项重大科技成果以4亿多元的经济价值成功实现转化,培育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了一个总值约3亿元、既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又积极为地方企业服务的科技支撑平台,建设了一批国家部委、中科院、省市的科研平台。

  宁波材料所紧密结合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面向国家发展战略,瞄准国际前沿,经过不断凝炼,先后布局了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与生物医学工程4大领域18个研究方向。

  材料领域主要布局的研究方向包括磁性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海洋新材料、特种纤维。新能源领域主要布局的研究方向包括太阳能光伏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储能技术、动力锂电池技术、能源高效利用共性技术。先进制造领域主要布局的研究方向包括材料制造与装备、器件制造与系统、精密制造技术与系统、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制造服务技术等。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集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和人才培训基地为一体,将开展医疗仪器、医用材料、生物试剂、生物医药等研究。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建立“新材料初创产业园” 

  科学技术成果商业化过程存在诸多挑战,以至于大量科研成果难以实现产业化。这一现象被国际科技政策与创新管理学界称之为“死亡之谷”或“噩梦时代”。由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宁波市共建的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致力于打通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通道,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建所十年来,材料所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开端和进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我国医学影像设备一直依赖进口,检查费用高,普通百姓用不起。宁波材料所引进高端人才开展CT的心脏——探测器用闪烁陶瓷的研制,满足我国自主开发CT的需要,以更低的成本解决国人的医疗需求。

  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依托宁波材料所中国科学院和浙江省海洋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聚焦海洋工程材料与防护技术;海洋油污治理材料;深海密封材料,宁波材料所正在打造海洋工程材料与防护技术大平台,支撑区域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发展。

  借鉴硅谷和以色列的先进研发投资创业模式,建立“新材料初创产业园”,推动“资本”与“智本”的对接融合,让天使投资形成规模效应;把高端人才引进、科技成果研发转移与招商育商引资有效结合;使“新材料初创园”成为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助推器。

  宁波优秀人才回乡服务平台构建政产学研结合的立体化合作网络 

  十年来,宁波材料所在密切结合国家地方需求的同时,紧紧瞄准国际前沿,前瞻布局,源头创新,为企业明天的需要提前进行知识积累和技术储备。

  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宁波材料所建成了一院三所研发园区,形成了明确的建设理念,建立了合理研究资源配置方案,构建了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的组织架构,集聚了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研究队伍,根据国家科技战略部署和地方产业需求布局了4大领域18个研究方向,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三大类研发平台,承担了一批国家地方与企业任务,一批重大成果转移到企业、支撑引领产业发展,构建了政、产、学、研结合的立体化合作网络,论文专利数量质量不断上升,国际交流不断拓展,建立了协同创新培育大产业平台。

  一大人才流入企业,为300多家企业开展了合作。其中1/2以上是宁波本地企业,约3/4是浙江省内企业。依托材料所提供的技术支撑,协助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新增产值50多亿元。

  与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82个,帮助提升创新能力,降低研发成本;接受企业委托开发项目220项;帮助企业申报国家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60多项,合同总经费约4亿多元。前后共派出150多名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一线,了解需求和解决问题。

  2013年宁波材料所与北仑海天、慈溪慈星共同申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工程,《“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工程》的战略目标是:在机械行业全面推广应用数控技术,在5—8年内,实现各行各业各类各种机械产品的全面创新,使中国的机械产品整体升级为“数控一代”,为我国机械工业从“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最终《宁波市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项目顺利通过答辩立项,获得经费826万元。

  该项目以实现国产化数控装备的区域示范应用为目标,对促进塑机、针织及冲压机械行业产业升级、提高国产数控装备市场占有率、降低生产能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深情表示,经过十年的努力奋斗,宁波材料所的发展超出了原来的期望,无论在人才引进,还是创新能力的构建,以至于创新链条的完善方面都比传统的研究所做得更好一些,更加有特色。基本实现了“政府满意、老百姓满意、中科院满意,同行认可”的目标要求。

 

    (原载《浙江在线》 2014-10-19